2024 年 6 月,我离开了蚂蚁集团,距 2014 年 6 月入职蚂蚁刚好十年。更早一段是 2011 年 3 月到 2024 年 6 月的淘宝卡日曲项目组工作三年,加起来阿里十三年。
从百度商业产品实习出来后,最早正式工作是在北京网易的一年,在做电商项目。那时候接到小马电话,说杭州淘宝看机会吗,这边有地球最牛的 UED。做为萌新哪受得了这个愿景,朝圣般的感觉去杭州面试,那几天,杭州下了很大很大的雪,颇有仪式感。因为能力还是不足,淘系大前端没面试通过。转到其他部门面试,本以为会铩羽而归,刚好淘宝在做创新项目,有个卡日曲项目组,正好招前端,记得当时二面是云谦老师,非常谦和,项目组负责人也很有朝气,感谢他们的信任,有幸通过了面试。
卡日曲项目组,再也未见当年草根般的创业热情
卡日曲是黄河源头,项目组以此起名,其实也和做的方向有关,即互联网流量,当时还是流量入口为王的时代。当时项目组有淘网址、淘视频、手机管家等产品,记得当时有些产品能排到国内前几名。
比起产品,印象更深的还是项目组的同事,那时候真的是在小黑屋,有产品有运营有技术有设计有测试,一起做产品,看数据看反馈。最荣幸的是马老师也来过,饶有兴趣的看我们产品,当时负责人和马老师沟通也很牛,陪同过程全程讲数据指标,谙熟于心,估计准备已久。
比起产品上的增长,不乐观的就是我们的晋升,每次晋升因为有专业评审,经常被专业能力干下来,经常晋升季以后唉声叹气,吐槽那些专业评委不懂产品,当时架构师也开玩笑说我们是泥腿子。玩笑归玩笑,大家关系还是其乐融融,当时互联网发展也很快速,每个人都充满了自信和希望和包容。
如今想来,在卡日曲项目组,虽然技术上没什么大成长,但是最宝贵的收获是那种草根般的创业热情。后面无论哪个团队,可能规模更大,做事更专业了,但再也没有见过那种创业般的,为产品和用户的热情。
后面因为部门变动,当时空降了设计师主管,因为觉得人不行,还有希望我做demo,大概就是做一周给老板看几秒那种。我也想做实际的产品,正好支付宝招聘前端,就想转岗过去。感谢玉伯的信任,后面就去了体验技术部。
体验技术,学院派的殿堂
当时加入的是基础产品部,主要是网站相关业务。当时正好苏千他们推动了 Node.js 在支付宝首页的改造,有幸加入参与开发。当时我因为要发布官网上线,发现要走30+小平台才能完成开发发布,他们都震惊了,后面规划前端工程化改造,也基于信任我成为了蚂蚁最早的前端研发平台的雨燕前端研发主开发,当时我们一期二期效果还挺好的,得了不少奖。
当时觉得自己很牛,现在想想其实是这样的,可能那个阶段,正好互联网发展快,对相关产品有旺盛的诉求,旺盛的产品需求和缓慢的研发效能成为主要矛盾,而蚂蚁这边本来就是金融和 java 为主,对前端的研发效能明显不足,存在空间,这构成了前端研发平台存在的基本空间和价值。然后在团队结构上,也基于臻儿对团队的理解,同事都非常多元化,虽然大家都顶着前端 title,但实际上差异很大,有些会写 java,天天聊卡夫卡和选举算法,DDD 和充血模型,有些用 go 写 docker 和构建服务,还有写宣传比较厉害的,整体上构成了团队能力比较全面,也是因为管理上的相信和放手,虽然大家能力差异比较多,但是合作上真的能互补,简单极致追求,所以产品开发执行上才有很好的推力,务实简单。在产品开发质量上得到了保障,设计上也一改蚂蚁金融多卡点多风格,借鉴了原研哉的极简设计,尽量场景化的提供服务,简单稳定的服务好开发者,在那个时期做出了代差感。当时雨燕的架构技术和推动上,也得到很多的支持,虽然我承担了那段时间前端主开发,现在想来更像自己更像魔戒的弗罗多,其实路途上巫师、精灵、矮人都比他厉害,虽然自己最终护送魔戒,但是没他们的帮助是不可能的完成的。
还有一层来自于臻儿的趋势解读和愿景,一个是解读趋势 devops 符合发展趋势,一个是来自她的愿景,当时她觉得蚂蚁前端工程师本来是很有灵气和创造力,见过很多来支付宝以后就泯然众人被磨灭了,她希望做一个平台来解放和发挥前端工程师的创造力,当时的平台还能让前端同学创建和调用很多 BAAS 服务,虽然当时看有点激进,但是这个设计真的充满亮点。很多年以后看 vercel 似曾熟悉的设计,心情复杂。
当时也有幸和很多大牛共事和听分享。比如阮一峰老师也短暂参与过项目开发,还有民工叔叔宣传 rxjs,周爱民讲 js 语言,还有很多 苏千、不四、贯高、沉鱼、偏右、云谦 和其他牛人。请教为什么高P能坚持写代码,回答很简单,觉得有价值,持续做;请教怎么做好的设计架构,回答主要是,关注代码质量,测试,cr。白嫖方案给他提问题,换来的是热心感谢你的支持。真的是谦逊到骨子里。还有一些本来sql一窍不通的搞可视化研究的,基于对技术的研究态度,照样可以短期完成 sql 引擎的设计,真的不一样。保持谦逊和学习,对技术无止尽的追求,我觉得是大牛的明显特质。
后面金融核心支持那段时期,虽然支持面比较广,现在看来还是学院派一些,一个是自身的支持方式,还是体验技术的认知去支持产品前端,思维和方式还是体验技术的那套路子,并没有完全去解读产品做一些对产品更有利的事情,大多还是关注技术方案的落地和转化。一个是产品自身其实也不一定是真实场景,尤其是一些技术中台,可能很难捕捉真实诉求,和外面商业产品的感觉不一样。
有个事情记忆比较深,饭桌上当时金融核心研发负责人开玩笑说,你们前端比较单纯,当时不服气什么叫单纯,现在想想哈哈他说的对。总想把业务当技术落地场景,全是书生气学院气。
后面 OceanBase 即将成立独立子公司,当时正好是金融核心因为方式和结果我绩效 325(给的理由是,其他在快速发展,自己在原地踏步,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御术问我是否愿意去 OceanBase,那边需要全职参与支持,感谢信任。想了几天以后我加入了 OceanBase,努力推动新业务方向。
OceanBase 我的毕业礼
刚去第一年真的如缕薄冰,2020 年 6 月,OceanBase 成立独立公司,产品开始快速发展。一方面欣喜业务发展,一方面于此时我们只有 2 位前端 + 3 位外包,前端效能面临极大挑战。于是我像侠客一样,一边根据优先级参与各类急需前端产品的开发,一边关注招聘和团队,终于在自己和体验技术团队的帮助下,完成了 5 前端 + 14 外包的前端阵型。当时主管评价是有责任感和大局观。对,其实很多事情其实可能和个人利益不一致,只是我愿意选择付出。
后面随着云业务发展,我刚好就留在云业务,从项目治理,到产品灵活度,到规模化,一点一滴的协助产品成型和发展。也为数马前端 10+ 团队的成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方案上主要还是数据库控制台业务组件库的成型,当时面临环境是需求很散乱,PD也经常换,后端接口不一致,前端控制台已经重复了很多套。我的解读是,需求是一种资源,场景也是一种资源,不加利用就会成为低成本,但是合理利用就是收益,大量需求肯定能汇聚到一些能力和方案,多个场景正好可以做方案打磨,稳定一致的组件,也能降低工程成本,为后续后端接口提供一致性参考,为后续开源做一些支持。所以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自己已经有了转变,不是去套模板或者搞个方案晋升,而是想着怎么去做更有效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在当前自身和周边团队找到最优解。有没有方案能解决产品问题,还能有利于合作团队发挥,也有利于技术团队自身专业性提升?技术不是单一的,它一定在一个时间空间发挥作用,要看到是在人和事的发展空间去找最优解。
其实过程中也会发现,虽然数据库,控制台,是个很陌生的场景,但是 ToB 场景自有规律,需求会教你,当时做到在控制台领域,可以基本适配不同产品规格,使用上在运维、监控、诊断都有对应白屏化方案,虽然不够精细,但是有场景有规模,方案加以打磨我觉得还是会做出这个场景的专业性的。在过程中你甚至可以感受到 ToB 功能产品树发展演化的规律和欣喜,在规律感和解读透彻的一种悟到的欣喜。
在产品团队做技术,最主要就是我觉得是结果导向有效性。当时有个创业CTO正好也听了大厂前端分享,他说,在坐各位都是前端大牛,我听了真的受益匪浅,不过我也说实话,创业公司用你们方案,可能会死而且死的很快。确实,后面我也查阅了一些公司内部技术,很多我觉得非常宏伟,但是很多可能在解决一些内部的问题,市场和商业化看未必灵活。当然也不是不关注技术,我印象很深的例子来自苹果电脑早期,苹果电脑用户使用,从来不看内部的,但其实他们内部排线设计都很整齐,早起还签署了工程师名字。我相信技术还是一种服务方式而不是目的本身,产品和服务才是重要的。但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背后技术一定不会差。技术会因为提供的服务而做得更专业和极致。在商业化时期其实蚂蚁内部很多技术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真的合适商业产品,因为蚂蚁前端主要基因也是中后台,市场商业化技术早有不同。不过基于发展和依赖,这个推动会比较缓慢,这个命题可能需要越来越关注。
正如很多电影有起承转合,艺术也是源于生活,人很多时候很难改变环境,也不用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所以在离开和留下当 IC 的二选一,我选择离开。世间的事情本来就复杂,很多事情不能以公平来衡量,世界的运行也不是以个人转移。当理解这些,可能才更成熟一些。
我离开几乎所有人都很诧异不相信,不过事已至此。有人问是不是工作十几年离开是不是惋惜,我觉得不是。我心里的蚂蚁还是那个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改变的蚂蚁,心里还是那个务实,简单的蚂蚁。如果一个环境不是这样了,那它可能不是蚂蚁。我认为自己的离开其实是一种回归。有人说你之前管理其实挺好的,我说现在你看其实不是管理水平问题,是责任驱动。如今担子终于卸下了,当时接的 OceanBase 虎符终于归还了,无责一身轻。
再见,蚂蚁十年,淘宝三年,阿里十三年
后来离职盒子上面,真的是这一段话,
“奔赴山海”
“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我还存着当时蚂蚁森林的树种,我也保留了苏东坡版本的蚂蚁公仔。我觉得它们很亲切。
树种终也有长成树的一天,苏东坡屡次被贬,不仅发明了红烧肉,也产出很多诗词。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再见蚂蚁,再见阿里!
你好,未来!